村里的“年味儿”回来了-当前要闻

2023-02-02 01:48:39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本报融媒体记者 付振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中的这份挂念,可以是一个人、一家人,也可以是一村人。

对于王立波来说,三年前,承安村是他眼中的“异乡”,如今承安村成了他心中的“第二故乡”。癸卯兔年春节,王立波有接不完的拜年电话和短信,他与承安村702户、2000余名村民之间彼此挂念、互道祝福。


(资料图片)

一个“外乡人”缘何能被全村人惦念?这场缘分早在2019年便落地生根。彼时,王立波作为山东省政协派驻到平邑县乡村里的第一书记成员之一,一待就是两年。这位从省城下来没有“架子”、喜欢“拉呱儿”的第一书记,也渐成了村民口中的“老王”。

一个“外乡人”更能透析一座村庄的变化。2021年5月,人民政协报“三同”活动小分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年味儿正浓时,记者再次电话联系上王立波,当问及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时,他激动地回答道:“离开承安后我回去过几次,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村容村貌、宜业宜居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生活已经超出了预期!”

王立波的这句评价是有说服力的。几年前,承安村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土地多为丘陵薄地,灌溉条件较差。“人多地少没办法,以前稍微年轻一点儿的,基本上都出去了。”

现在的承安村早已是“十八变”。高标准苗木大棚、金银花药材基地、编织包装袋扶贫车间……这些产业项目的持续引进,让村民们多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底气。村支部书记崔建华在电话里同王立波讲:“您一定找时间再回来看一看。”

一名村民的变化,是整个村庄的缩影。今年29岁的崔启林此前长期在外务工,如今已成为电商领域的行家里手,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家门口致富。2021年1月,平邑县沂蒙山果林协会率先在武台镇设立“平邑县沂蒙山果林协会电商服务中心”,线上销售苹果、樱桃、石榴等果树苗,吸引了一大批村民返乡。王立波说,村里还有不少60多岁的“新晋”主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点王立波在离村之前就早有谋划。他说,当前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对于承安村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端,有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不走的工作队让村民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春节假期,村里的“乡村图书馆”和“希望小屋”也发挥着大作用。6万多册的图书涉及农业政策、科学生产知识、新型农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加上开展文化讲座、读书沙龙等,已然成为村里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乡村振兴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留下人才和技术,也就留住了村民的幸福。”王立波说。

人多就是村里的“年味儿”。王立波说:“现在已经有两三百人回村了,期待能有更多人回村投身乡村振兴。”

道路井然有序,民房整洁大气,树木挺拔苍翠……离开承安村的王立波现在担任郑城镇埠西村驻村第一书记,但他休息时常常“蹲守”直播间看看熟悉的村民们。“咱也是农村出身,看着大家生活好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我也是‘承安人’,衷心地祝愿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完年,我要再去看望他们!”

标签:

下一篇:
上一篇: